当前位置:频道 > 正文

当前热讯:南北榜案的主要原因

2023-01-30 14:42:44  来源:辛秋兰

在我国滚滚历史长河中,科举无疑在封建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样的,有关科举的历史大案也有不少。

这里就讲一讲其中之一的南北榜案,这是发生在明朝初期的一起答案,时至今日,南北榜案的原因仍未有定论。这里我讲一讲我个人的理解。

首先说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资料来自网络)。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 、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是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因为没有北方学子录入,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调查结论再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认为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结论出来,再次引起各界哗然,落榜的北方学子们无法接受调查结果,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更纷纷抨击,要求再次选派得力官员,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

朱元璋大怒,五月突然下诏,指斥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蹈信等人为“蓝玉余党”,涉案诸官员皆受到严惩,刘三吾被发配西北。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科举在古代主要扮演了两个特殊的作用。

第一个是缓解国内矛盾。

科举可以给底层寒门子弟提供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从而缓解贫富差距不断分化导致的内部矛盾。

至少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有了科举,寒门子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金榜题名的方式步入仕途,而不是”打土豪分田地“之类的想法。

第二个是巩固皇权。

古代皇帝与权贵之间也是存在矛盾的,皇帝一方面需要拉拢权贵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提防权贵对自己地位的威胁,权倾朝野然后王朝更迭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这种情况下,科举可以输送大量没有士族门阀根基的子弟进入仕途,从而帮助皇帝制衡和权贵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皇帝十分重视科举考试,极力杜绝徇私舞弊事件,并亲近重用科举学子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大明在历史王朝中也有独特之处:

大明朝是继唐朝后,下一个统一南北的汉人王朝。

中间或者经历五代十国之类的分裂时期,或者像宋朝那样版图不全偏安南方一隅,再或者则是被游牧民族一统天下。

从这个角度说,大明在建国后,面临和秦朝隋朝一样需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如何维护全国的统治,避免刚统一的国家在精神上一团散沙再度分裂的可能。

具体而言,大明需要解决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加强北方的团结性以及自身在北方的统治根基。

大明之前,汉人王朝在北方长期缺乏统治。

辽,金,西夏,元这些统治过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也汉化的不是很彻底,对北方的治理发展做的不够好。

再加上从北宋开始,全球气温下降,北方地区粮食减产,承载人口能力下滑,外加长时间北方战乱的影响,北方地区在发展上长期落后于相对稳定的南方。

这种情况下,作为重新统一北方的汉人王朝,大明需要拉拢北方的民心,同时做好发展北方地区的工作。

否则南北经济差距过于分化,统治根基不稳,无论是国内矛盾还是外族入侵都可能再度出现威胁。

此外,我国的地形是北方大平原+江南丘陵的结构,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地形最适合骑兵从北方南下,南方只能依托天堑和城池据守。

而且北方还是盛产或者连接盛产良马的地方,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威力不用我多说。

这也是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只有大明成功实现由南向北的北伐壮举,其余情况基本都是由北向南统一全国(一方面证明大明初期的战力,另一方面由此可见晚期的元朝有多差)

日本侵略前也吸取了这里的经验,尝试从东北南下占领我国全境,而彼时的国民政府发动“淞沪会战”,则有强迫日本“由北向南”的攻势变成沿长江的“由东向西”的意图,从而让日本陷入大纵深和供给过长的僵局。

所以如果北方的统治根基发生动摇,在冷兵器时代往往是致命性的,轻则像东晋南宋那样被迫丢失北方的土地偏居南方,重则连南方都守不住国破家亡。

种种因素表明,稳定北方的统治根基,对于初期的大明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士族门阀的影响却对稳定北方根基和巩固皇权形成阻碍。

(这里我所说的士族门阀,泛指已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权贵阶层)

大明是由南向北起家建国的,主要的门阀士族势力来自南方。

虽然朱元璋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不像大部分王朝的开国皇帝,自己就来自于权贵阶层,依托已有的士族门阀集团上位。

但初期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贵人,早年科举进入仕途的士大夫,外加一些前朝遗留的豪门大族等等,还是形成了后来新的士族门阀集团。

这些士族门阀集团相互间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在朝堂上颇有影响力,并依托已有的势力不断做大,直至最后让皇帝感受到威胁。

对于底层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对集权统治的稳定性还有贪腐之类的问题要敏感一些,特别是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稳固集权统治和皇位传承,对威胁皇权的事情更加敏感。

所以正如“大事看政治”的说法,南北榜案的真相如何,其实是次要的!!!

大明时期的南北方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南方金榜题名的学子肯定要比北方多。

但是即便排名上北方学子真的一个都挤不进去,皇帝出于稳定北方统治,笼络北方人心,削弱南方士族门阀影响力的需要,必须要保有一定比例的北方学子金榜题名才行。

而且北方再落后,正常来说也不至于一个人都进不去,对门阀士族敏感的朱元璋,必然会有“南方门阀士族操纵排名”的怀疑。

出于稳定皇权的需要,朱元璋也会要求复阅,看一看南方的士族门阀是否已经不受皇权控制。

更不要说北方学子已经出现了联名上疏的情况,这说明事件在北方已经造成了动摇统治秩序级别的负面影响。

所以无论排名公正与否,朱元璋都会要求复阅试卷,并且要求增录北方学子。

至于真正让朱元璋勃然大怒并大肆杀伐的原因,自然就是皇帝已经近乎明示的情况下,却极不符合皇帝预期的复阅结果了:

1.皇帝明确自己想法的情况下,结果并未如皇帝所愿,南方士族门阀已经开始不遵照皇帝的要求行事,这是很明显的威胁皇帝统治的信号。

2.北方学子仍未录入,皇帝借助科举考试笼络北方人心,加强北方统治的需求不但没能实现,反而因公平性受到质疑,导致皇帝在北方权威性的降低,大量北方籍官员也对此十分不满,朝堂团结度大大下降。

3.可能的徇私舞弊行为,在重视科举的历朝历代面前都是不能逾越的红线。

这最终让皇帝下定决心作出“削弱门阀”的行为,以巩固皇帝的统治并给北方人一个交代。

其实只要能够遵照皇帝意愿行事,象征性录入几个成绩较好的北方学子,皇帝就达到了稳定北方,制衡朝堂,巩固皇权的目的,事情就会大事化小,然而就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都没能做到,只能说士族门阀的势力过大后,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皇权的威胁了。

至于削弱门阀的做法,是“仁慈道德”还是“杀伐决断”,那就要看皇帝的性格特点了,很显然朱元璋是后者,至于理由可能是随意安插的,比如“蓝玉余党”之类的罪名。

所以说,南北榜案显示出了朱元璋对稳定北方的迫切性,以及巩固皇权,削弱士族门阀势力的决心,同时也显示了在大明初期,士族门阀的势力就已经强大到开始威胁皇权的地步。

这种对士族门阀的担忧,大概率在朱元璋开国不久后就已经呈现。

为了巩固皇权和加强北方统治,朱元璋在登基不久后,就尝试迁都以降低南方士族门阀对自己的影响。

可惜朱元璋并没有寻找到合适的地点,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最终无心选址,迁都最终作罢。

朱棣登位后,同样为了迁移到自己所在的势力附近,脱离南方士族门阀势力的影响,明朝最终迁都北京。

关键词: 南北榜案 冷兵器时代 科举考试

推荐阅读

dwg文件是什么 dwg文件用什么打开?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dwg文件用什么打开?,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介绍一些方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一、看图纸参见图纸DwgSeePlus是一个dwg文件 【详细】

工业革命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时间?影响1、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用机器工厂制代替手工作坊。影响2 工业革命 【详细】

导电膏的作用 导电膏使用方法是什么?

电接触导电膏是由无机稠化剂稠化合成油并加有超细导电填料、抗腐蚀、抗氧化等多种添加剂精制而成的导电防腐油膏。此导电膏设计用于改善电力 【详细】

流沙河有多长?流沙河流域水电站简介

在西游记中,我们都知道沙僧是从流沙河出现的,那么故事中的流沙河在哪里?流沙河有多长?流沙河流域建了哪些水电站?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详细】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简介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时间等内容介绍: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这开启了中 【详细】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0

科技资讯网 版权所有